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在此,王阳明
A. 向往孔子“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B.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子学说
C. 主张“致良知”是“天下之公道” D. 强调理性对待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
宋代商人通过科举、联姻或捐纳等方式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这是自汉唐封闭、保守的社会结构在某种外部压力下所做出的一种自我调适。材料主要表明
A. 科举制是商人实现阶层流动的渠道 B. 宋代商人群体被士大夫文化所同化
C.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的多元开放 D. 社会流动使官僚阶层呈现开放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受儒家孝道影响,天子诸侯开始在祖上陵寝之上加盖灯台建筑,称为“陵”。东汉明帝
时开创“上陵礼”,皇帝亲率百官在先帝陵寝上举行祭祀仪式。康熙帝更以上陵礼对皇子皇孙言传身教。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 贵族专享祭祖降孝特权 B. 民间墓祭成为风尚的原因
C. 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D. 统治者高度重视慎终追远
有清代学者在解释西周“府史”,“五史”等官职时说道:“府史之史,今之所谓书吏是也;五史,则卿大夫为之,所掌图书记载命令法式之事,今之所谓内阁六科,翰林中书是也。”这一言论主要体现出
A. 史官是中央决策的机要成员 B. 文书法典是古代行政的命脉
C.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源远流长 D. 翰林中书源于周代史官等职
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B.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 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D.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果总结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
A.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
C. 提出“创立民国” D. 提出“平均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