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耕作方式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 手工业的进步 D. 赋税制度的变化
在中东,美国拥有庞大的海空军基地,为了让朋友放心,并威胁竞争对手。在东亚,美国海军把太平洋当作一个“美国的湖”,保证航运自由并让盟友安心。在欧洲,美国的军事支出占北约全部支出的75%。这一现象
A. 说明美国保卫世界和平 B. 是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体现
C. 是两极格局终结的产物 D. 表明多极化格局趋势严重受阻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 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 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 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
B. 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C. 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D. 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
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为某次会议的召开发了一封电文以示祝贺:“值此……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贡献。”这次会议应为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54年1月9日周恩来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中国认为,由即将在柏林召开的四国外长会议,导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来促进迫切的国际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及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这说明中国
A. 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主张协商解决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