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唯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1)背景: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作用: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解析】(1)从材料中“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可以看出丧失佛教盛行,儒学衰微。从“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可以看出当时盛行的是骈体文。此外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韩愈生活的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综合国力已经大不如盛唐之时。 (2)从材料来看,韩愈反对尊崇佛学,提出要弘扬儒学,重视儒学的发展。此外他提出“文以载道”,这是古文运动的重要观点,此外他也提出“道统”论,弘扬孟子的思想。从“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承上启下,对宋明理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半月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并分析中国参加一战为何以“劳工参战”方式?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便提出“起朝仪”。经刘邦同意,叔孙通从鲁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出新的朝仪。

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加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谵失礼者。这一套朝仪,不只是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尊卑不同的封建等级。于是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封功臣和定朝仪都是刘邦开创帝业中的大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制定“新朝仪”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制定“新朝仪”的影响。

 

查看答案

表格能将各种信息很好地综合在一起,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很好的一种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概况

注: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提取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一项信息,并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他们)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并说明当今人们应该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冷战的终结为美国支配全球市场提供了条件,“全球化”的概念便是理论根据。但美国要遏制那些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必须依靠地区性“2号大国”作为补充,这种“2号大国”在亚洲就是日本。这反映出冷战后的世界

A. 大国强权、霸权主义与多极化趋势并存

B. 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开始主导“全球化”

C.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D. 日本建立政治大国的国际条件已经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