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申报》创办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开办之初,即反复申明其与《京报》的区别:“新报是合朝野之新闻而详载之,京报仅有朝廷之事,而闾里之事不与。”此后朝廷要员也曾在奏折中引用过《申报》文章。这说明《申报》
A. 是服务于外商意愿的经济类报纸 B. 具有广开言路、沟通朝野的作用
C. 是民办报纸,缺乏舆论监督作用 D. 符合民众需求并且宣传民主思想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杨朱学说在先秦战国时代曾经是“言盈天下”,是与儒墨并驾齐驱的显学。杨学的宗旨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全性(生)葆真”。杨学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A. 儒学 B. 墨家学说 C. 宋明理学 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
②3—5世纪
③8—10世纪
④14—16世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C.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