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

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 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 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 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 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C 【解析】列强加剧侵略扩张在甲午战后,不是在1900后,故A项错误;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没有被士大夫阶层所接受,他们接受的康梁的维新思想,通过改良救国的思想,他们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故B项错误;1900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人们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促成了孙中山形象的转变,故C项正确;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20世纪编年史图鉴》中某一时期的东亚地图,图中分别以黑、白、灰色标示了三个不同政权。这幅地图最有可能编印于

A. 日俄战争后辛亥革命前(1905-1911年)    B.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C.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D. 内战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前(1946-1949年)

 

查看答案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查看答案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申报》创办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开办之初,即反复申明其与《京报》的区别:“新报是合朝野之新闻而详载之,京报仅有朝廷之事,而闾里之事不与。”此后朝廷要员也曾在奏折中引用过《申报》文章。这说明《申报》

A. 是服务于外商意愿的经济类报纸    B. 具有广开言路、沟通朝野的作用

C. 是民办报纸,缺乏舆论监督作用    D. 符合民众需求并且宣传民主思想

 

查看答案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