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在何时,相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3)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1)从材料一的来源上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所体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概括起来就是在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的事务少数民族自己来管理。 (2)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从材料中“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可以得出我国各民族的居住情况是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通史:第2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文中指出:“李沃夫公爵及其部长们坚认,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但在政治上却是自杀性的。”材料所述相关内容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 二月革命    B. 《四月提纲》的发表    C. 十月革命    D. 巴黎公社成立

 

查看答案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查看答案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我们的先辈为后世立下了值得我们尊敬的规则:他们禁止制定针对个人的法律,因为这样的法律其实就是特权主义的体现。……因为法律为所有人而颁布和制定正是法律的观念。”材料体现出西塞罗

A. 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坚决反对贵族特权政治

C. 尊重罗马法中传统规则    D. 推崇罗马法自由平等理念

 

查看答案

西汉有“三选七迁”的说法,“三选”指“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七迁”指“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上述史实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A. 重土安民    B. 重农抑商

C. 以孝治国    D. 强干弱枝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 公正原则    B. 自由原则

C. 专业化原则    D. 分权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