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前期,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他们除了协助国家进行立法和汇编法令的工作,还担负着答复法律上的疑难,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以及其他法律事项,法学家纷纷著书立说,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相当流行,蔚然成风。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罗马法学家拥有了国家立法权 B. 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
C. 罗马法已经发展到鼎盛 D. 法学家的活动推动万民法发展
下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
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 D.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西方法律逐渐影响中国 B. 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 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帮助 D. 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B. 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 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D. 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据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实业的地主大多有某种官僚身份。据材料可判断
A. 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有两面性 B. 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
C. 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 D. 近代民族实业发展环境良好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 徽商弃商从政 B. 徽商追求虚荣 C. 政府厉行抑商 D. 徽商寻求政治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