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军事院校的教员在讲述“隧道”一词时,因举了一个“纽约地铁”的例子,而受到上级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为“崇美”,他被告知,应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该事件可能发生于中国的
A. 1895年——1898年 B. 1953年——1857年
C. 1924年——1927年 D. 1966年——1976年
民国时期,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了一份《宣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此宣言所针对的事件使
A. 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 B. 广大的东北地区沦为殖民地
C. 国共由两党对抗走向合作 D.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A. 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 割地赔款奠定侵华基础
C. 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D. 建立傀儡政府掠夺资源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建儒学信仰目标初步实现 B.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C. 战乱与动荡社会环境的需求 D. 佛道二教自我改造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反映了宗法血缘世官制渐趋瓦解 B. 是对封建官僚政治的通俗比喻
C. 法家思想已被统治阶级广泛认可 D. 君臣关系新理论有利社会进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武宗在位期间(1307—1311),对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至大“惟新”。自大德六年以来物价急剧上涨,至元钞贬值发展到很难收拾的地步。武宗决心专任尚书省整顿财用,至大二年九月,诏行“至大银钞”,以新币一两兑换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至大二年,把海运粮数量再次大幅度提高,使京畿地区粮食供应的明显增加,使政府能够通过控制粮价保持市面的基本稳定,从而缓解币制改革对社会发生的冲击。尚书省臣执政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途径开辟财源,以增加国入。这一点与儒家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只注重节流的观点正好相悖。儒臣们主张兴利不如除弊;“利源不可启,以其一启而不可复塞也”。因此他们从尚书省初建,就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批评和阻挠这些理财措施的实行。至大四年正月,武宗死于大都,年三十一岁。继位的元仁宗罢尚书省。至大“惟新”政治全面推行不到一年半便遭到废止。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至大“惟新”的主要措施与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至大“惟新”的阻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