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学者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争...

一位学者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卢沟桥事变

 

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此选C。AB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D发生在华北地区,都与题干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

 

查看答案

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这一制度称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禅让制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1)基于上述认识,美国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发表上述讲话的背景。(3分)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

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是否健康的关键所在,是良好的社会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六十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三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1)依据材料一,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材料二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汉密尔顿系统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认为这是防止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也是避免暴政的最好途径。同时,他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内部进行权力牵制,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

——《论美国政府的分权制衡机制》

(2)据材料二,说明汉密尔顿的主张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五条: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节选《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三说明体现了哪些原则?

材料四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备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2)据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