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 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 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 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 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A 【解析】该绘画理论强调,绘画先要端庄品德,方能体现作品的正大光明,并强调“画如其人”,体现的是理学外在行为与内在人格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是“文人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对绘画品质的影响,不能说明绘画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C项错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强调的是文章、绘画都体现人的品德修养程度,不是对绘画、文学地位的界定,D项错误。 点睛:要理解绘画,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绘画观念,而要了解绘画观念,就应该把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作为文化体现之一的宋代绘画,必然会受到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理学"穷理致知"和"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使宋代绘画产生了从理性到感性、从写实性到写意性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元上升至1945年的2136亿美元。占世界人口7%的美国,1945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占6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至1948年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74.5%。

——《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战后国际经济领域中的表现。

材料二“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异风雨,与欧洲进行有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美国首任总统的告别辞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945年美国总统的国会咨文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战后初期,美国面临一个严重问题是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大量军事定货的消失和大批军人复员立即造成大规模失业的威胁。……美国当权人物惊恐地看到如果不能维持充分就业,就可能再来一次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大危机,那将威胁整个制度的安全。

——《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3)依据材料三说明材料二美国外交政策的必然性。

材料四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一一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4)马歇尔演讲中所说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是如何实现“一石三鸟”的?并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径。近代以来,海权论兴起。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谁重视海洋,先控制海洋,谁就能抢得先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17世纪西方政治家英国的雷利爵士

(2)以15至18世纪的史实,说明英国如何通过控制海洋,进而控制全世界的。

材料三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3)依据材料三,吴元炳提出这一奏议根源在哪里?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二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

——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

(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

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3)从材料三看,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上分析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