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丁日昌(1823.7.7~l88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丁日昌(1823.7.7~l882.2.27),字持静,号禹生(作雨生),广东丰顺人。

1862年积极参加洋务运动,被李鸿章视为左右手。1863年2月,丁日昌改任直隶知州,推举唐廷枢等创办开平煤矿,开发矿藏,兴办开平矿务局,后扩展为开滦煤厂。1864年,任苏松太道,苦心筹划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新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次年,成立上海机器制造厂总局,推荐容闺赴美购机器、聘技师,制造厂逐步扩大为江南造船厂。同时还在上海浦东设立炮兵学校,培荞炮兵人才,加强防务。

1870年,丁日昌上《条议海防》奏折,提出《海洋水师章程》,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和把台湾建制为行省。他还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主张,诸如整饬吏治、简兵厚饷、屯军要镇、设立舶司、举办报馆等,多被清廷采纳。

丁日昌从政不忘育才。在潮州先后募款扩建金山书院、韩山书院和榕江书院;在丰顺倡办蓝田书院、鹏湖书院,促成同治九年第一批学生留美和光绪三年第一批学生留欧,造就詹天佑、严复等一批人才。

——《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丁日昌》

材料二1875年,丁日昌继沈葆祯任福建船政大臣。次年兼署福建巡抚,并赴台巡视,主持建造新式炮台,训练洋枪队和洋炮队,架设海底电缆以密切海峡两岸联系。

1879年后在籍养病欺间,继续关心海防建设,指出日本将南侵台湾,北图朝鲜,以欺引起朝野重视。

——据《近代军事人物:丁日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日昌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日昌在台湾建设上的贡献,并分析其多种活动的出发点。

 

(l)参与洋务运动军用、民用企业的创办和发展;积极筹划海防,加强东南防御;改革军备,建设新式军队;创办炮兵学校和各种书院,选派留学生,培养军事、民用人才;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的主张并多被采用。 (2)贡献:倡议台湾建制为行省;加强台湾军备建设;架设海底电缆加强两岸联系;指出台湾面临日本侵略危险。 出发点:维护清朝统治;推动国家富强;抵制外来侵略;推进社会进步。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1862年积极参加洋务运动……制造厂逐步扩大为江南造船厂。”得出参与洋务运动军用、民用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根据“同时还在上海浦东设立炮兵学校……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和把台湾建制为行省。”得出根据“”得出积极筹划海防,加强东南防御;根据“他还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主张……多被清廷采纳。”得出改革军备,建设新式军队;根据“丁日昌从政不忘育才……造就詹天佑、严复等一批人才。”得出他创办炮兵学校和各种书院,选派留学生,培养军事、民用人才;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的主张并多被采用。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主持建造新式炮台,训练洋枪队和洋炮队”得出加强台湾军备建设;根据材料“架设海底电缆以密切海峡两岸联系”得出架设海底电缆加强两岸联系;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将南侵台湾,北图朝鲜,以欺引起朝野重视。”得出指出台湾面临日本侵略危险。结合所学可知丁日昌还倡议台湾建制为行省。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经济、对外抵御侵略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学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丁日昌”这一人物,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的评述要结合史实,言之有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月,罗斯福接受了丘吉尔竭力兜售的计划:进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即攻占西西里岛,确保地中海航行安全;决定成立联合计划参谋部,拟制在法国北部登陆计划。5月,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达成妥协,同意1944年5月l日开始实施法国北部登陆战役,代号“霸王”;同时扩大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规模,以尽快迫使意大利投降。

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罗斯福同意按时实施“霸王”战役,这既是战时迅速打败德国的需要,也是战后控制西欧的需要。在罗斯福调解下,丘吉尔最后同意按时开辟第二战场。会议确定:“‘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苏联军队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国军队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法,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军队已登陆l00万人。8月15日,美、英、法军在法国南部夏纳至土伦一带顺利登陆。经过3年酝酿和努力,开辟第二战场终于成为现实。

第二战场的开辟,不仅形成了从东、西、南三面围歼纳粹德国的有利战略态势,对加快纳粹德国的灭亡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苏军在欧洲战争结束后移师远东参加对日作战、加快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以上材料均据周小宁《化解大国分歧,西线合作推动转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盟国联合对德作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并做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被认为是近代将西方科技知识和书籍翻译成中文最多的外国人。1895年6月,时任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首席翻译的他在《万国公报》登出启事:“求著时新小说。”他指出,当时社会有三大积弊:“一鸦片、一时文,一缠足。若不设法更改,终非富强之兆”。希望时人能撰写小说,显示这三大积弊的害处。

最后征集到的162篇稿件,摆脱旧小说模式,引导了晚清时期新小说的创作取向。……这批稿件多来源于普通社会人士,而非士大夫阶层。由于选取了新的社会题材,不少作品除对当时的社会弊害进行揭露和谴责外,还积极设想改革方法,以促国家兴盛富强,达教化社会之效。

——《尘封百年时新小说重见天日曾激发晚清小说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兰雅倡导晚清小说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傅兰雅倡导的晚清时新小说的特征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国际经济治理规则的主导者和霸权国家,美国最能够从现今的国际经济规则中受益。……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并未对此承担对应的责任,从而造成其自己一手缔造的全球化陷入困境。

——2016年10月1日李少丹《欧美版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自我狙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需求,强大帝国的这种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更大的逆差,秦汉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就属于这种情况。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大宗产品供给与大宗原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投资需求的传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17、18世纪前后的明清时代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

——秦晖《“东方中心论”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材料二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而作为第二大贸易国的美国情况与英国相类似,“对华贸易也有四百万至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存在巨大贸易逆差、明清时期转变为巨大贸易顺差的原因,并分析这种转变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初期西方对华贸易的特征,并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91年莫斯科街道上被拆除的一个前苏联镰刀和锤子。对此,2016年12月26日俄罗斯学者指出.共产党点燃了世界革命,并在苏联确立了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但是在抵达目标前,意识形态淡去,物质资料短缺,这让民众开始更多地衡量生活质量。这说明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苏联共产党

A. 未能处理好国际国内关系    B. 缺乏长远目标的设计能力

C. 背离了目标和忽视了民生    D. 忽视改善民众的物质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