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成员斯当在日记中描述了他所见到的中国:“到处显得平静...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成员斯当在日记中描述了他所见到的中国:“到处显得平静安宁,我们看到的是满意的神情和幽默的兴致……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乞丐如此之少真令人惊异。”这表明该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B.证实启蒙思想家笔下的美好中国

C.帮助英国政府获取经济利益

D.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及物产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之间的往来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帮助英国政府打开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C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错在“友好往来”,因为使团此行的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做准备,A项不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及物产”不是主要目的,为侵略中国做准备才是主要目的,C项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 【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盛清时期疆域示意图,按照清朝中央官制,下列哪些区域的外交事务、朝贺往来由礼部负责掌管、接待

 

A.甲乙

B.己庚

C.乙丁

D.丙戊

 

查看答案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B.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 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查看答案

右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查看答案

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 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

B. 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

C. 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

D. 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查看答案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宋代商业都市繁盛    B.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C.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D.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