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号召:“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同时代的迪斯雷利在《西比尔》中提出吁请:“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上述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 B. 表达了统治集团的忧患
C. 强调渐进改良的方式 D. 蕴含了人文精神的理念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 三权分立制 B. 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 国会两院制 D. 联邦制
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20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1773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1800年。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说明书中。”由此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
A.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B. 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C. 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 D. 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得益于
A. 内阁制度的确立 B. 《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议会改革的实行 D. “光荣革命”的胜利
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 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 B. 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
C. 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 D. 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 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