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A.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 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C. 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D. 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
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宰相权利的下降 B.礼仪制度的变迁 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皇权不断地加强
A. 朝议裁决
B. 集权独断
C. 世袭传承
D. 政务繁忙
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A. 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
B. 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C. 中央集权在晚清时期遭到严重削弱
D. 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该材料的主旨是
A. 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B. 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C. 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 封建社会允许社会流动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B.加强专制皇权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扩大统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