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在“现代史最大的危机”中变得成熟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逐渐成为他世界覌的核心。1804年创作《降E大调笫三交响曲》,本来是准备献給拿破仑的,但拿破仑于这一年取消共和制做了皇帝,贝多芬一气之下,抹去原稿扉页上原来的题名“波拿巴”改称为《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現英雄性格的作品。
——李庆《音乐鉴赏〈英雄交响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贝多芬为《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改名的主要社会因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政府传统的中央权力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庚子事变之后到I905年,在新政过程中,清政府陆续设立了外务部等几个新机构,其中,1901年7月,清政府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清末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既是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也有被迫无奈的意味。1906年9月,清廷设编制馆于恭王府,编纂官制的根本宗旨是“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然而,11月6日,清廷公布新的中央官制,宣布中央设十一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新官制没有采用责任内阁制,仍然保留了旧的内阁和军机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廷官制改革出“新”的表现,并说明清政府将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清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清廷官制改革进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饱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至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足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城,城市管理也趋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例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
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B. 导致了贫困鸿沟不断加深
C. 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D. 同科技革命联系日益紧密
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 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市场 B. 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C. 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D. 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