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史记·孔子世家》 | |
秦 |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 |
汉 | 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 |
A. 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 B. 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蒙古统治者于1233年在燕京设国子学,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此事实反映了
A. 蒙元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B. 蒙元时期儒学居于独尊地位
C. 朱子学说被元朝政府奉为正统 D. 周边少数民族融人中原文化
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 B. 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
C. 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 D. 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A. 加强官僚政治 B. 削弱贵族集团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