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政府只保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 B.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C.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B. 贩卖黑奴
C. 传播基督教思想 D. 输出机器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 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B. 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C. 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D. 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的名字,象征着一个时代。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并不断壮大发展。下列史实属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是
A. 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棉纺织品 B. 英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C. 英国成为号称“日不落”殖民帝国 D. 英国的工业一直保持着长期高速发展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
A. 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B. 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结构的分析和把握
C. 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 D. 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
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仿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努力。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应出当时
A.商人群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阶层意识 B.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
C.战乱频繁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寻求自保 D.中国现代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