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代人口数量估计 时间 人口数 时间 人口数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代人口数量估计

时间

人口数

时间

人口数

西周、春秋中后期后期

2000万

唐代安史之乱前

8000万

战国中期

3200万

五代十国时期

3000万

西汉初年

1500万

两宋时期

10000万

西汉末年

6000万

元朝

6000万

东汉初年

3000万

明朝中期

16000万

东汉后期

6000万

清朝初年

9000万

魏晋南北朝后期

3000万

清乾隆年间

20000万

 

——摘编自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等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人口增长时期,分析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特点:人口数量周期性大起大落:总体呈上升趋势。 示例一:两宋时期 原因:国家局部统一,政治栩对稳定;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作物品种增加:宗法观念影响。 示例二:清乾隆年间 原因: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人头税的废除刺激了人口的增加;人口基数大;政府鼓励;“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的影响:医学的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从西周、春秋中后期人口由2000万到乾隆年间增长到20000万,以及唐代安史之乱前的8000万到五代十国时期的3000万,再到两宋时期的10000万,再到元朝6000万概括;第二小问,由表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最明显的时期是在两宋时期、清朝乾隆年间。第三小问,从国家统一、商品经济发展、南方经济开发等方面分析两宋人口增长的原因;从人口政策、高产作物的传入、人口基数、传统观念等方面分析乾隆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材料二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中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1785—1859)在他的作品《一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提出回应与挑战。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查看答案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B.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 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D. 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材料中的“其说”是指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