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的忠孝思想逐步发生了变化,从忠孝并重发展到孝先于忠。这主要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的忠孝思想逐步发生了变化,从忠孝并重发展到孝先于忠。这主要是因为

A. 士族门法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    B. 孝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D.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

 

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考察士人的门第和名望,忽视对德行、才能的考察;标榜门第成为博取名望的重要手段,所以世家大族纷纷加强对子孙孝道的训诫,以维护门风和名望,A项正确。社会主流意识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B;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中央集权削弱,排除C;儒家思想在汉朝开始成为主流思想,排除 D。所以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喜好不同),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

A. 重点探究了“王道衰微”的社会根源    B. 深入阐释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C. 以史为鉴揭示郡国并行制的政治隐患    D. 客观记述了西汉初期平民将相的兴起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世界人物史册上,牛顿总是毫无意外地名列前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牛顿在数学、天文学、光学尤其是力学成就,使科学不再是一些杂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

——摘编自刘畅《基于历史解释的牛顿再认识》

材料二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在一定时期内,使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些中心概念和发展方向发生了确实是极富创造性的转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牛顿从来都没有把物质世界完全的与上帝分开,他也从来没有把玄妙、神秘的色彩从他对自然的认识中完全肃清,他毕生都在找寻并信仰上帝的秩序和理性。牛顿是自然神论的重要代表,这一定程度上把牛顿从对宗教的信仰引向了对理性的崇拜,使他的思想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对他的科学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刘畅《基于历史解释的牛顿再认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的力学成就。举例说明“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科学成就在思想领域引发的深刻影响。

(3)牛顿一生行走在科学和神学两大殿堂之中。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理解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

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研究述评》

请回答:

(1)材料一从什么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富国”因子的变法措施。

(3)史料研习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本题,你认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视角分析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