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近代以来国门洞开,政局动荡,民生凋敝。清末状元出身的实业家张謇(1853-l926年)一生除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之外,还致力于慈善事业,成果卓著。
20世纪初开始,他乘承着“祁通中西,以弘慈善”的慈善理念,在南通相继举办了新育婴堂、养老院、贫民工场、济良所、残废院、盲哑学校等多种慈善机构,其中在许多方面效法西人,如他“参用徐(家)汇教会育婴之良法,开办一载,成效昭然矣”。为维持慈善事业的运作,张謇一方面直接通过自己所办实业给予经济支持,倡导他人捐资,还集中养老院、残废院、贫民工场等有劳动力的人从事缝纫、打扫杂役、看护等工作,甚至自己还鬻字资助慈善……张謇的慈善事业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贫苦老百社的生活条件,时人称许到:“窃盗之事少闻,乞食之事鲜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举办慈善事业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张謇举办慈善事业给予简要评价。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德国军队侵占波兰后,纳粹德国开始有计划实施建立“德国人移民区”的殖民历史进程。但到1944年10月,最后一批移居到东部地区的25万德国人尚未建立好家园,便在苏联红军面前成为回迁的难民……在安置难民过程中,德国的农村地区比那些遭到盟军飞机轰炸的城市工业区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战后的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德国之间的难民的流动依然继续,东德人持续不断地通过柏林逃向西德,苏联因此在1961年修建了柏林墙……被战争破坏和被分裂的德国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难民安置,盟国占领当局又寻求海外迁移与安置,德国的外迁难民在这一时期受到接纳国家的欢迎。从1946年到1961年,总共有,77.97万德国人迁居海外,大量的高素质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移民到了西方国家。
——摘编自宋全成《论“二战”后初期德国的难民问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德国难民问题的成因和安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德国解决难民问题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囚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秦朝户口登记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详尽,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等行为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徒,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现定,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汉承秦制,户籍管理又有发展。汉丞相萧何编制《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此后,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摘编自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为明期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同坐于树下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缩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民尚。
解读材料,提取此图中包含的一个历史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圈地运动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历史过程。15世纪前半期,早就不满足于固定地租收入的贵族地主、乡绅们,纷纷用强制手段不断圈占公有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驭赶出去,把土地圈围成牧羊场。16、17世纪,政府更是颁布法令公开支持圈地。大约到1845年,这场令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的远动才基本结束。
1760-1815年,英国农业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等措施,播种机代替撒播等等。农业产量由此增长50%,农业发展不仅使英国首次摆脱了周期性饥荒对经济发展的困扰,而且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胡幸福《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封建越土地制度状况及影响比较》
材料二: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的生产力并非保守落后、一成不变……逐渐习惯于商品货币关系,成为商品生产者的农民对新工具、新技术以至新的商品品种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在这一方面,农村工业比封建社会中的城市作坊手工业更具进步性。……农村工业中很少有防止技术外传这些限制。农村工业生产中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效率较高的工具,如铁轮织布机、轧花机、弹花机,就其工作原理来说,已经可以说是用人工作动力的机器。……农村工业自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则把农民引入资本主义关系之中,变自给自足的小农为商品生产者,并使农村中出现了最初的企业家。
——摘编自史建云《农村工业在近世中国乡村经济中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和中国农村经济新变化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近代农业经济发展对于中、英两国近代工业化的不同影响
下图是一幅题为《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漫画。对其解读符合事实的是
A.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B. 反全球化已成为各国上流民意
C. 只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受益者 D. 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