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 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A. 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
B. 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
C.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
D. 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这五处不包括
A.广州
B.宁波
C.上海
D.南京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最主要目的是
A. 保护鸦片贸易 B. 进行军事上的报复
C.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 维护同中国的贸易往来
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
A. 英国、日本——原生型
B. 德国、美国——感应型
C. 法国、美国——次生型
D. 中国、日本——感应型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 浓厚的军事色彩
B. 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民主性
D. 专制独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