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有人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革命本身是流血是破坏,但辛亥革命最后走向了和平解决,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A. 袁世凯玩弄政治权术 B. 全国人民支持民主共和
C. 各派力量的相互妥协 D. 西方列强的推波助澜
著名学者秦晖教授曾撰文指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其中,“反西化”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日人不但在台湾各地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日本能够在台湾推行这一政策的法律依据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B. 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