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夏禹“家天下”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夏禹“家天下”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节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四千年社会政治形态发展三大阶段”,即“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1)封建:分封制 帝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君主专制) 民治:民主共和制 (2)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四千年社会政治形态发展三大阶段”入题,问题设置层层深入,考查我国政治制度以及近代民主政治建立的知识,强调历史基础知识考查, 起点高,落点低,设计的问题学生用所具有的知识完全可以解决,同时通过做题,使学生也能够得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即政治文明由专制到民主发展的趋势。 (1)材料关键信息“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可知封建在秦之前,故是分封制,帝制出现于秦皇汉武之间,联系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民治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可联系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具体条款和教材中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来回答。 【名师点睛】 (1)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总结回答,同时还应联系教材中相关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援助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没有武力冲突

C. 两强制衡世界相对和平    D. 两大阵营各谋复兴发展

 

查看答案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谈美国》一书中指出:(二战后)心怀感激的欧洲人谈到,这些美国人带来的(东西)使旧大陆感到了“希望与信心”,“恢复了勇气和重振起精力”。外来模式和自身模式之间的碰撞,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繁荣。材料中的“外来模式”指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    D. 经互会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

A.美苏两大政治集团的全面对抗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D.战后区域性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