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逊认为,“政府本身即是人性的集大成者,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没有必要成立政府”,“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和防范”。基于对“人性黑暗”的防范,启蒙思想家们提出
A. 天赋人权说 B. 人民主权说 C. 社会契约论 D. 三权分立说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 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B. 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提出
C. 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 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B. 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 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 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原则
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山地派利益的是
A. 颁布“解负令” B. 划分四个选区
C. 设四百人会议 D. 划分公民等级
公元前2世纪,罗马法逐渐废除血腥的同态复仇法;与之同期,西汉政府也进行了以劳役代肉刑的法制改革。这说明
A. 西汉罗马有法制交流行为 B. 罗马私法具有普世性价值
C. 法制改革致力于巩固统治 D. 法制改革的人文主义性质
近代中国出现这样的婚姻程序:“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此现象说明
A. 婚礼由繁琐走向了简约 B. 主婚权发生了重大变动
C. 婚姻实现了社会性变革 D. 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