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现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B.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家思想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对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书院进行儒家伦理思想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一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提出“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因此世人尊他为“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材料二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遭到严峻挑战。
——上述材料均摘自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材料四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1)指出材料一、二中的经济政策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中对美国的不同影响。
(2)“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前夕,一批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封建士大夫首次紧叩中国封建王朝这座紧闭几千年的城池,要求开启宪政之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打起了“变法维新”的旗帜,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蔡定剑《中国宪政百年回眸与脚下的路》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的政治现实”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