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蒋介石解释“抗战到底”之“底”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1942年8月,他则表示“不能返我东北失地……我人仍将继续抗战”。这一解释的变化
A. 说明蒋介石对日政策摇摆不定 B. 是抗战进入到反攻阶段的表现
C. 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结果 D. 反映了中外反法西斯力量增强
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 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 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
C. 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登记表。据此表可知,商办企业
| 1872—1894年 | 1895—1913年 | ||
设厂数(家) | 资本额(万元) | 设厂数(家) | 资本额(万元) |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19 | 1619.6 | 85 | 2947.6 |
商办 | 53 | 469.7 | 465 | 9081.2 |
合计 | 72 | 2069.3 | 550 | 12028.8 |
A. 面临的发展阻力逐渐减小 B. 仍未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 成为当时近代化主导力量 D. 其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 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
C. 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D. 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材料反映了
A. 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B. 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
C. 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 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
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了
A. 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 B. 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
C. 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