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义和团...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

A.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教案由“层出不穷”到“递减趋势”,再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反映了国人逐渐对传教士有了较多的认识,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打压了他们的嚣张气焰,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教案问题,不是反映救亡路径,排除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B;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与题干无关,排除D。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当时的江南地区

A. 水路交通发达    B. 苏州府成为地区经济中心

C. 市镇经济开始兴起    D. 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查看答案

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这表明当时(   )

A. 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

B. 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C. 商业税率比较低

D. 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查看答案

秦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应的唐代六部中的户部掌全国疆土、天地、户籍、赋税、俸饷及—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血缘政治的削弱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政治制度的成熟    D. 宰相权力被削弱

 

查看答案

《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表明

A. 儒家学说源于尧舜    B. 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C. 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D. 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状态,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当时的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是一种凝固的“两极格局”,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但在毛泽东的视域下,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关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这四类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成不同的力量集团,从而构成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图景。

——李敏伦《毛泽东视域下的二战后世界格局转换及其外交应对》

材料二1957年,苏联发射了多极洲际弹道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59年,火箭到迭月球;次年,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这种形势下,前苏联领导人的思想和对外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强烈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从此,苏美对抗由革命与反革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与战争的较量,演变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苏联于1968年武装占领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挑起苏中边界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占领中国领土珍宝岛,继而又支持古巴入侵安哥拉,指使越南入侵柬埔寨,促使印度肢解巴基斯坦。

——摘编自周启先《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及中国的外交政策之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世界格局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格局发生变动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苏关系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