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2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货币制度改革。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依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各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市场的外延也大大扩展,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已成了囊括全球的统一体系。国际交通和通讯条件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从1870年开始)的推动下有了巨大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信息流通;以英国为中心的多边支付体系和统一的世界价格,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工厂到市场再到厂市合一: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世界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导致世界市场成为“全球的统一体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此“统一体系”所带来的最主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统计,康熙三十年,开封人口恢复到49万。1644年至1723年,开封在征收地丁赋税时,一般不再征收实物。清政府还废除班匠制度和工商业者的任官差制度,改变了元代以来官府无代价地役使工商业者的情况。乾隆年间,开封的工商业开始兴盛,官办手工业主要是设在县衙西北的染织局,民营手工业主要有绸缎、布、染等行业,布行开始出现,说明棉纺织业有较大进步。清代开封最发达的手工业是丝织业具有代表性的民营手工业,当时有织布机99张,雇工200余人。
材料二:清朝苏州的丝织业大都在东半城,“织作在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乾隆年间,苏州城内约有织布机1200台,从业者约有10万人……还有从事丝绸贸易者2万人。时人记载:“有清一代,苏垣东半城几全为丝织业所聚居,万户机杼,彻夜不辍,产量之丰,无与伦比,四方客商,麋集于此,居全国丝织业之重心,而地方经济之荣枯,亦几视丝织业之兴衰以为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当时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州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海关十年报告》记载,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该“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特别优待的章程”。从上海伦章造纸厂的经营状况,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 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B. 获得充分发展,有相当规模
C. 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与帮助 D. 生产的产品难与外国商品竞争
“‘公和永’……怡和与公平洋行接踵而兴,各建一厂,每厂亦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等三厂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 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 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