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有关美国政体及评价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两路,而公举一...

阅读有关美国政体及评价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两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聚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之二,舍独洵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以前曾被(法国)君主体制视作奇闻的美国各项创制,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

——(1848年)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夺的自由。

——(1958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美国政体)意味着一种有限的政府,即政府只能拥有和行使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能为人民同意的目的去施政。

——(1996年)美国法学家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外交事务》

 

 

根据以上一则或多则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观点:鸦片战争后,传统夷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论述: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阶层主张“师夷长技”,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地理、政治。材料一中魏源了解到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人民主权(部酋、大酋总、皆自下始)等美国民主政治的零星状况。使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周政)进行主观理解。体现了对美国政体的肯定,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启丁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示例二:观点:19世纪中叶,法国学术界对美国民主既有批判也有借鉴。 论述:法国大革命后,法兰西政局动荡,民主与专制激烈斗争,材料二中托克维尔从美国民主政治出发,对法国现实政治进行了批判。认识到美国共和制应是法国的学习对象,但也批判了美国民主中的贵族政治的痕迹。表达了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民主平等势不可挡的主观愿望。 示例三:观点:建国初历史教科书对美国政体存在一定偏见。 论述: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对抗加剧。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中美关系恶化。50年代末受国内左倾思潮影响,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材料三中历史教科书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进行了批判,具有一定偏见。这反映了政治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示例四:美国政体优越性与局限性兼具。 论述:美国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材料一中魏源从民本思想的角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材料四中当代美国政治家亦肯定美国宪政中的人民主权原则。美国政体也存在局限性,例如保留了大量贵族政治的痕迹(如精英政治)。同时,美国民主也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黑人和工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美国民主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这反映了民主制度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示例五:历史认识受时代背景、政治立场、个人身份、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 论述:面对民族危亡,魏源通过介绍西方以期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托克维尔眼见法国革命后政治动荡的社会现实,通过探讨美国民主的优劣表达对自由平等的诉求;而50年代的中国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侧重批判美国政治的弊端;当代美国政治家从美国的价值观念出发,颂扬了美国宪政民主的优越性。以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立场、身份、价值观下的多元历史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如示例一:根据材料“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两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聚贤,皆自下始”可知魏源了解美国民主政治的若干状况;根据材料“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之二,舍独洵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可知魏源使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周政)进行主观理解,但是却体现了魏源肯定美国政体,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开眼看世界。 如示例二:根据材料“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可知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既有批判也有借鉴,言之有理即可。 如示例三:根据材料“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夺的自由”可知建国初历史教科书对美国政体存在一定偏见,其原因主要是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考虑,体现了政治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如示例四: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可知美国政体优越性与局限性兼具。材料一材料一中魏源从民本思想的角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材料四“(美国政体)意味着一种有限的政府,即政府只能拥有和行使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能为人民同意的目的去施政”可知肯定美国宪政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但美国政体也存在局限性,美国民主也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黑人和工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如示例五: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可知,历史认识受时代背景、政治立场、个人身份、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材料一体现了魏源肯定美国政体,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开眼看世界,挽救统治危机。材料二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既有批判也有借鉴。材料三建国初历史教科书对美国政体存在一定偏见。材料四当代美国政治家从美国的价值观念出发,颂扬了美国宪政民主的优越性。故以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立场、身份、价值观下的多元历史认识。 整体认识:本题以材料为依托,以美国政体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对美国政体的评价,涉及时代背景和政体内容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彼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法国文豪太涅指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

——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

材料二

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草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乏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

——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l)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

 

查看答案

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美国此举意在

A. 重塑国际形象    B. 强化反共宣传    C. 扩大海外市场    D. 维护地区和平

 

查看答案

演讲是时代的见证。下表的演讲内容反映出当时的主流思潮是

演讲者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卡尔·马克思

1845年、比利时

“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1854年、美国

“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论奴隶制度》)

苏珊·安东尼

1860年、美国

“难道女人不是人吗?"(《一个女性的选举权》)

 

 

A. 理性主义    B. 自由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

A. 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B. 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

C. 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    D. 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

 

查看答案

以下为“工业产值世界份额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A. 世界格局发生剧变    B. 中国制造业持续衰退    C. 世界市场已然形成    D. 文明正在碰撞与冲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