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 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B. 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
C. 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 D. 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雅典城邦曾经历了库隆暴动和庇色斯特拉托及其子的长期僭主统治,为防范僭主制,保护公民自由权利,克里斯提尼
A. 将400人议事会扩至500人 B. 按地区原则划分基层组织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设“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全军
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 | 粮食产量(万吨) |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 国家财政收支(亿元) |
第1年 | 19505 | 2451 | +6.0 |
第2年 | 20000 | 4532 | -21.8 |
第3年 | 17000 | 4561 | -65.8 |
第4年 | 14350 | 5044 | -81.8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 调整城镇人口总量 D. 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
A.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 九一八事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 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 B. 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
C. 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 D. 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A. 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 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
C. 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 D. 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