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本人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收复台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本人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收复台湾意图在消弭海氛,保护闽浙沿海,而不在于对海疆的积极拓展他认为“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只是因为“从未向化,肆行骚扰滨海居民”,故“兴师围剿”,并将台湾视为“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因此,清廷中有人主张“迁其人,弃其地”,也有人提议“弃之,专守澎湖”。但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台湾若弃而不守,势必仍作贼巢……台湾广土众民,户口数十万,岁出钱粮似乎足资一镇一线之用。”靖海侯施琅也认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若为红毛所有……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

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台湾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它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两江总督李宗羲认为“台湾形势雄胜。与福州、厦门相为犄角,东南俯瞰吕宋等,西南遥制越南、暹罗、缅甸、新力口坡,北遏日本之路,东阻泰西之往来,实为中国第一门户,此倭人之所以垂涎也……如得干略大员假以便宜,俾之辑和民兼用西人机器,采取煤、铁山木之利……自开制造之局,自练防海之师,为沿海各省之声援,绝东西各国之窥伺,此中国防海之要略也。”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海防的需要使得台湾的战略价值上升,台湾成为中国海防线上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初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并简述其历史影响。

 

(1)认识:不太重视,未认识到台湾未来的战略价值;只注重台湾的陆地面积与人口赋税,未认识到台湾的商业和战略价值;认为台湾是国家的战略负担;关注大陆内部,缺乏海洋意识(或传统海防观念);仅将台湾视作大陆安全的屏障;认识到台湾对于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作用。 背景:统治政策侧重于维护中央集权;防御海盗的需要;外部势力的侵扰;清初统治基础尚未巩固,专注于内陆稳定。古代中国以农立国(或重农政策,或小农经济占主导),统治基础主要在大陆;农耕意识浓厚,海洋意识相对缺失;缺乏国家主权观念。(考生可以在谈认识同时分析背景,同等给分。) (2)变化:西方国家的海上威胁和侵略,使清政府重视台湾的海防价值和战略位置;“天朝上国”观念受冲击,逐渐以国际战略眼光认识台湾的地缘政治意义(东南门户的价值);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政府开始关注台湾的经济价值;近代工业化进程逐渐深入,清政府开始重视台湾的内部治理与近代工业的发展。随着国际意识、海洋意识增强,清朝统治阶层逐渐认识到台湾是国家的战略资产(优势)。 影响:促进台湾的开发;密切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增强了统治者的海洋意识;有利于拓展统治者国际视野;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主权意识);有利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清初以康熙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收复台湾也是旨在保护大陆,将台湾作为大陆的屏障。具有一定的海洋安全意识,但对于海洋战略、海洋主权意识十分缺乏。看重台湾的土地、人口、赋税之用,以台湾为抗击侵略者的前沿。 历史背景要结合古代中国的具体现实。古代中国统治主体在大陆,以农业立国,因此统治集团也将统治重心置于大陆,注重农耕,海洋意识较为缺乏。而且清初,统治集团以外族入关,边疆地区也很不稳定,统治者将重心放在大陆。然而,随着明清海盗、倭寇频繁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统治者也开始认识到台湾对于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作用。 (2)结合材料,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清政府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台湾的战略意义、地缘政治意义也在逐渐为统治者所见,其门户之作用受到重视。台湾的经济价值也在显现,清政府对于台湾进行工业开发,其本身的政治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所有的这些变化促进了对台湾的开发,使得大陆与台湾政治、经济交往更加密切,推动了台湾的迅速发展;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布置,对抵抗外国侵略者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历来官民对台湾的保卫行动,对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重要意义。 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以台湾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清政府对台湾和海防问题的认识,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清政府才意识到加强海防的必要性,由原来的轻视到重视。并随着国际意识、海洋意识增强,清朝统治阶层逐渐认识到台湾的战略优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美国此举意在

A. 重塑国际形象    B. 强化反共宣传    C. 扩大海外市场    D. 维护地区和平

 

查看答案

1928年,苏联农民购买一公斤糖要卖7公斤小麦,至1962年,要卖14公斤小麦,1965年2月则要卖15—16公斤小麦。这表明苏联

A. 长期优先工业建设    B. 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C. 国内物价持续上涨    D.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 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B. 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

C. 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    D. 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查看答案

雅典城邦曾经历了库隆暴动和庇色斯特拉托及其子的长期僭主统治,为防范僭主制,保护公民自由权利,克里斯提尼

A. 将400人议事会扩至500人    B. 按地区原则划分基层组织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设“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全军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国家财政收支(亿元)

第1年

19505

2451

+6.0

第2年

20000

4532

-21.8

第3年

17000

4561

-65.8

第4年

14350

5044

-81.8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 调整城镇人口总量    D. 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