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自幼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熟读古代典籍。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等介绍西学知识的书刊,并游历香港,后参加顺天乡试失败,南归途中大购西书,认真研读,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中法战争失败后,要求变法图强,进行宣传活动。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14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流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连续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翻译《天演论》,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含理、明确,史论结合。)

 

总分 观点提炼 论证 一等     ①观点明确,且来源或符合材料 ②观点模糊或没有明确观点 能够围绕所提观点展开论述,理由充分。 准确运用多个中国近代史史实。 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二等   基本能够围绕所提观点展开论述,理由较充分 能够比较准确运用单个中国近代史史实。 语言表达比较清晰,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不能围绕所提观点展开论述,缺少论证。 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   示例一: 观点: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有较大影响。 论述: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入侵,西方文明不断涌入中国,逐渐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西方的技术被洋务派引入国内,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被先进中国人尝试。西方民主思想、民权学说改变着国人尤其是社会精英的观念,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西式生活方式传入,改变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俗。 示例二: 观点:沿海地区较早接触西方事物。 论述:近代中西方的接触首先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鸦片战争让沿海地区官僚士大夫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近代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沿海地区,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成为中国最早出现近代化色彩的区域。广东、天津、上海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之地,明显受到西方早期资本输出的刺激。 示例三: 观点:民族危机加深不断引发救亡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论述: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过救民道路。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关注西方,编译著作,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完成《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借鉴西方政治模式,力图挽救危机。发自草根的义和团运动用传统农民运动方式,以迷信思想为依托,反对帝国主义。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寻找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列主义理论与国情结合,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民族独立。 【解析】本题的回答首先要明确设问要求,然后根据设问要求通读材料,任意提炼出一个观点并根据提炼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加以论述。如由材料中的信息“康有为……1879年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等介绍西学知识的书刊,并游历香港。后参加顺天乡试失败,南归途中大购西书,认真研读,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中法战争失败后,要求变法图强,进行宣传活动”“严复……1895年连续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翻译《天演论》”,即可提炼出“民族危机加深不断引发救亡道路的探索和思考”的观点。论证过程可以结合相关所学,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玕提出最早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与史实相符即可。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评述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设立了官署,又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个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全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工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进行了修改。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末相比,新中国70年代末以来在法律建设上有哪些新变化。

 

查看答案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在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得知德国

A. 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    B. 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

C. 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    D. 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总统行政权和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总统兼任军队最高统帅,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 总统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B. 国会权力居于弱势地位

C. 用法律规范总统的权力    D. 联邦中央完全控制地方

 

查看答案

光荣革命后,辉格党长期掌权,却不对已有制度作任何变动,法学家布莱克斯通(1723——1780)也认为英国政治“几乎就是完美无缺,只有拥有者的愚蠢与过失才可能丢失或摧毁它”。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立宪政治已经完善    B. 缺乏社会变革动力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政治倾向日益保守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 掲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