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七年(1374 年),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处市舶司。十四年(1381 年),朱元璋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这些做法
A. 有力防范了官吏腐败 B. 说明政府已放弃贸易垄断
C. 有利于民间贸易发展 D. 易造成当时对外贸易萎缩
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A. 土地私有制
B. 中央集权制度
C. 重农抑商政策
D. 政治统治腐败
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是
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相地而衰征”
③“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
④“初税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
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的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日本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不能作为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 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 重农抑商政策有了一些松动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