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莫里循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曾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不是针对外国人的。”材料描述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甲午战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军民抗战士气高昂 B. 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
C. 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D. 民间主张应与日本议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 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贴(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
A. 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 清政府长期奏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总统行政权和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总统兼任军队最高统帅,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这反映了美国
A.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B. 用法律规范总统的权力
C. 总统权力至高无上 D. 国会权力居于弱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