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模式之一,对这一模式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该模式的思想基础是“西方中心论”
B. 该模式把中国的现代化看成被动过程
C. 该模式忽视中华文明独立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自发秩序
D. 该模式认为中国可自发突破传统藩篱发展到近代社会
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 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 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 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 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莫里循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曾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不是针对外国人的。”材料描述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甲午战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军民抗战士气高昂 B. 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
C. 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D. 民间主张应与日本议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 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