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 (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3)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可以看出两国都垄断立法;根据“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可以看出两国立法都呈现多样化;根据“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可以看出两国都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2)第一小问保护对象,根据材料“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可知中国古代法律是为了保护封建地主阶级,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是为了保护公民;第二小问立法理念,根据材料“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可知中国注重等级观念,根据材料“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知罗马注重理性、平等理念;第三小问经济主张,根据材料“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可知中国重农抑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保护商业。 (3)根据材料三“‘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 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知罗马注重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更加注重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种以上。

——据梁宁森《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1855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审査候选人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理,对考试审査合格者颁布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

1870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委员会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须具备的合格条件。”

1876年,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科目征募;1890年,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征募。

文官制度改革后,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消除了所有的笨伯,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一个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据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文官考试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选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模式之一,对这一模式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该模式的思想基础是“西方中心论”

B. 该模式把中国的现代化看成被动过程

C. 该模式忽视中华文明独立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自发秩序

D. 该模式认为中国可自发突破传统藩篱发展到近代社会

 

查看答案

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 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 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 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 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