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应包括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②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③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④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并非处于世界的完全支配地位,因为其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促成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美苏争霸、欧日崛起以及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故本题选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享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A. 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 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 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 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对抗,但并未爆发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都极力反对战争                            B.美苏处于相对均势

C.战争会削弱两国力量                            D.第三世界力量增强

 

查看答案

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  )

A. 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B.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C. 苏联轻工业发达,无需融入资本主义市场

D. 美国陷入滞胀,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

 

查看答案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种以上。

——据梁宁森《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1855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审査候选人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理,对考试审査合格者颁布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

1870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委员会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须具备的合格条件。”

1876年,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科目征募;1890年,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征募。

文官制度改革后,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消除了所有的笨伯,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一个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据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文官考试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