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B. 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
C. 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D. 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金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A. 需求差异 B. 民族差异
C. 生活方式 D. 自然环境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