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处工,就官府”的信息可知,工“就官府”是工商食官制度,即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生产,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中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工商食官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的农业生产工具或技术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 耧车    B. 筒车    C. 耦犁    D. 翻车

 

查看答案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查看答案

材料: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惰,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思想文化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嬗变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和所知识分析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