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
A.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T业布局的调整
下图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 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
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本过万元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设厂
B. 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江南制造总局担当了两重任务:第一,生产扩大军事工业所需的机器,供给总局本身和其他准备兴办的机器局使用;第二,直接生产军事上所需的轮船、枪炮、火药。”这主要体现了( )
A.洋务运动的机器制造是自主创新
B.洋务运动制造机器的水平超过西方
C.洋务运动的“自强” 思想的特点
D.洋务派办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