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共《天津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但无具体细则。奕䜣奏请制定《长江通商章程》,将条约的这一内容转化为中国法律,予以颁行。咸丰帝降谕:“所有一切章程,必须按照条约,与之妥为商定。”随后在奕䜣所定《长江通商章程》的基础上,清政府颁布了《长江各口通商暂订章程》,并一再修改。此类章程虽属中国法律,却不能自主颁行,须与各国商议,取得同意。
——摘编自郭卫东《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乾隆时期正式颁布的《大清律例》是清朝的基本法律。其中有“略人略卖人”条目,对拐卖人口订有详细条例。由于中国法律不能有效地约束外国人,所以在中外条约订立过程中,中方代表努力将《大清律例》的这一内容写入中外条约之中。《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招工,同时为“保全”华工,限以“华民请甘出口”的条件、随后中西《和好贸易条约》规定:“不得收留中国逃人及另有拐卖不法情事。”如有此类情弊,一经中国地方官知会领事官,“即行查出送还中国完办,不得拘留。”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外条约与中国法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外条约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新党增多,老牌执政党地位不断下降。选民总数不稳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投票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
A. 政府执政力受质疑 B. 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
C. 政党政治遇到危机 D. 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十月革命以后的40多年间,苏联工业基本按照“民族”“国防”等原则布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经济地理领域学者主张“工业布局原则只能作为工业布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政府逐渐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上。这一变化反映苏联
A. 国际关系影响工业布局 B. 国际安全的危机基本解除
C. 开始重视工业发展规律 D. 试图彻底改革斯大林模式
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这导致了
A. 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B. 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
C. 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 D. 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
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法律伸缩性减小 B. 不再重视法律形式
C. 罗马民法典已完善 D. 罗马法观念的发展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农村经济的发展 B. 民主政治的发展 C. 城市化水平提高 D. 城乡人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