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
1947年,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对这一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B. 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C. 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
D. 社会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被马歇尔计划排除在外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A. 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 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 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 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卢梭认为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这表明卢梭
A. 否定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B. 主张人民直接拥有立法权
C. 推崇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D. 批评英国革命的不彻底性
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 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 西方国家仪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 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 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 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 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 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