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
《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春秋谷梁传》记载:“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文献中的记载说明
A. 土地国有制度被废除 B. 实际承认土地私有
C. 法律上确立私田地位 D. 土地兼并开始出现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 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D. 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包括
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③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④“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
A. “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 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 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 D. 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