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示意图。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 总体上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 1958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
C. 20世纪60年代农业反超工业 D. 国家方针政策影响经济发展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 C.到 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 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 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 、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