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

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这表明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 “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 【解析】由题干“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可知,经历了分裂的混乱后,人民内心深处渴望统一安定。隋唐中央集权制没有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唐末即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故A项错误。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题干未涉及,故B项错误。专制主义是指皇帝独揽大权,但这不意味着它能维护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巨大的作用,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等信息人民内心追求统一,渴望安定,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古代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中,明清之际被学界冠以“启蒙思想家”的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其积极意义在于

A. 以世卿世禄制解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弊端

B. 以地方分权制约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权力

C. 解决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出现的利益纷争

D. 仿效西方建立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

 

查看答案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这反映了

A. 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B. 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

C.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 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期间,顾维钧与威尔逊以及美国代表团频繁接触交流意见。在顾维均看来,美国和意大利是与中国友好的国家,而日本则是中国最主要的敌人。顾维钧特地邀约了记者去看了巴黎郊外的华工墓地。(一战期间,近万名华工死于那场战争)在谈到山东攸关中华民族精神归宿的时候,他说:“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在会议期间他多次提到美国《十四点宣言》中的三条:凡外交事项,均须开诚布公执行之,不得秘密从事;对于殖民地之处置,须推心置腹,以绝对的公道为判断;国无大小,利权一律平等。在签订对德和约时,英国甚至表示,如果不签,中国将不能进入国联。然而在和美国代表团的讨论中,他发现通过签订对奥和约,中国也可以成为国联成员国。这一丝黑暗中的光明,让顾维钧下定了决心,不允保留,断然拒签。

材料二1919年2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到北洋政府急电:东方之事,一定不要再提出与日本代表团不同的意见,并且要避免与日本代表团发生正面冲突……在一次代表团例会上,王正廷竞然与团长陆征祥并排就座。他认为自己代表南方,与陆征祥地位相当,应该享受联合主席的待遇……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英法一直希望日本能出兵西伯利亚,对日表示自己无意过度介入山东问题。

(l)据材料一概括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维护民族权益所做的外交努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的外交努力为何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条:帝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28年《非战公约》

材料二罗斯福深信,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只要几个大国合作,起到国际警察作用,便能够维护日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尽管受到广泛批评,否决权还是被认为必不可少。发生重大危机时,大国间的协议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是必要的。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由法西斯国家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永远铭记二战的深刻教训,避免毁灭人类文明的灾难再次发生,战后,国际社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上了一道“安全锁”,为保障人类安全福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网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际社会于二战前后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努力。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国际社会是如何为战后世界和平加上“安全锁”的?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宋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与富弼上奏《答手铭条陈十事》,所谓十事是指“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些改革建议,被仁宗采纳,史称“庆历新政”。其主要内容是:改变不分政绩好坏循例升迁的局面,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改变恩荫之滥,限制官燎子弟亲友通过恩荫作官。改革科举内容和程式.以除只重词斌而忽视能力和品德取士的弊端。加任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罢免老病无能者。调整多寡悬殊的外官职田,防止贪污,督其善改等。新政在整个官僚集团引起很大震动,“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自安,任予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浸盛,而朋党之论滋不可解。”范仲淹的用人,王安石就曾经批评他“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庆历五年(1045),辽使到开封告知辽夏战争结束,辽夏威协相继解除,仁宗以为天下太平。范仲淹被罢参知政事职务,改革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上册

(1)根据材料,概括“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