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年~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年~1804年)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

材料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当时,美国处于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对新生的美国进行了打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建国者讨论的焦点。在美国出现了两条道路,分别是以托马斯·杰斐逊为代表的农业立国政策,以及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鼓吹的发展制造业政策。

杰斐逊的观点与南部种植园园主不谋而合。种植园主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同时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1791年12月,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他指出,美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绝对不能走小农经济之路、执行重农主义政策,一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建成一个工业国。而且美国当时的工业属于“幼稚工业”,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所以必须采取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然而汉密尔顿的提议并未得到重视。1789年,美国《关税法案》规定进口税率仅为9%,远不足以保护新生的制造业。

——摘编自唐逸如《美国制造业的崛起之路》

(1)根据材料,指出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立国方略的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汉密尔顿关于发展“制造业”的观点。

 

(1)汉密尔顿,工业立国,政府干预经济(贸易保护);杰斐逊,农业立国,自由贸易 (2)汉密尔顿主张发展制造业,符合美国当时国情,利于增强美国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但他采取贸易保护方式发展制造业的做法具有时效性特点,从长期看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不符合全球化贸易进程,其实质是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反应。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杰斐逊的观点与南部种植园园主不谋而合。主张自由贸易,同时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美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绝对不能走小农经济之路、执行重农主义政策,一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建成一个工业国”可归纳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立国方略的不同。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美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绝对不能走小农经济之路、执行重农主义政策,一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建成一个工业国”可知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美国的工业化发展;但是“所以必须采取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政策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质是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反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l925年10月5日—16日,德、比、法、英、意、波、捷等七国代表在瑞士小城洛迦诺召开会议,12月1日,《洛迦诺公约》的各项文件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是:

(l)根据《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双方不得彼此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诉诸战争;彼此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凡尔赛条约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应得到遵守,道威斯计划仍然有效。

(2)根据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的仲裁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对今后发生的一切争端,如不能通过正常的外交方式和平解决时,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常设法院解决。但在德波、德捷条约中未对它们之间的边界规定任何保证的办法。

(3)根据法波、法捷相互保证条约,规定如缔约国一方受到德国侵略,彼此立即给予援助和支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迦诺会议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迦诺公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公元829年(唐太和三年),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驻成都(今属四川)。李德裕来此之前,这里刚刚遭到一次战争的洗劫。南诏贵族攻占了戎、邛二州,并攻破了成都,掠去了大批人口和财物,西川人民透受了一场大灾难。他到任后着手收拾残局,医治战争创伤。他注重调查研究,绘制了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精减了老弱病残,选用善战而适应当地环境的士卒;同时又从当地每二百户中抽调一人作为民兵,在农闲时习武,有事打仗,无事务农,称为“雄边子弟”。在与南诏、吐蕃交界的险要之处分别修筑了杖义城和御侮城等城防。过去,从内地运粮供应黎、雟州,常在炎热的夏季送到,“地苦瘴毒,辇夫多死”。李德裕改为十月出发,盛夏之前粮食即可运到,“馈者不涉炎月,远民乃安”。他还下令把僧尼的私人庐舍全部拆掉,把占用的土地归还给农民耕种。当时蜀地河中小洲渚田有千余顷,都是肥沃的良田,原来由农民零星垦种,后被豪强兼并。李德裕“至则均其耕垦,首及贫弱,俾其利而一其征”。同时还着手改革弊风。当时蜀地很多人私卖女儿,使做富人妾,受人奴役。李德裕下令,凡买的妾,年龄在十三岁以上的,在夫家可役使三年;十三岁以下的役使五年。期满以后,要归还本人父母,严令限制买卖人口。

经过几年经营,西川“数年之内,夜犬不惊,疮痏之民.粗以完复”。从此西川的形势有了显著的好转,吐蕃、南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初,西班牙凭借从事航海活动的先发优势和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并且在查理五世的统治下建立了横跨欧洲大陆的哈布斯堡王朝。但是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持久的经济繁荣和海上霸权。为了维持欧洲最庞大的军事力量,财政却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从1575年到1647年,西班牙皇室六次宣布破产。大量贵金属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助长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和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气,而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也没有能够发展起来。

材料二英国在1215年的《大宪章》中,已经开始对国王的征税权作出限制。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垄断特权被国会立法所终止,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敬琏《大国崛起的五个共同要素》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

纪念日

时间及设定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

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含日

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纪念日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以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9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

 

材抖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历史学界对于以往的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得以重新审视。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申国原有现代化进程的藩篱,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新成果。

在研究主旨方面,由以论带史转向对历史真实做科学总结。对于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分析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这一观点获得不少人的赞成。事实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努力与长期坚持,中国抗战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二者不可偏废。

——摘编自《荣维木畅谈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设立的两个抗战纪念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发生的变化。请阐述对“抗日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

 

查看答案

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90年,国与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只有46个,1990年后迅速增加,到2008年底增加到213个。这种变化是因为

A.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D. 国际贸易额的不断增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