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曾致信康有为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曾致信康有为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履行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并劝康有为“息影林泉,自娱晚景”。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洲。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1906年冬,他又致信康有为:“革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彼播种于此间,而蔓延于内地,真腹心之大患,万不能轻视者也。……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至此,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如何看待这一次转变,梁启超自述说:“启超既日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而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持论稍变矣。”

——摘编自邱丹丹《梁启超思想的内在理路及成因》

材料二吾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者,则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已种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立法命意至为深远。法人初行民政,亦群相额手曰:专制之恶魔去矣,世人可食自由之福也!拿破仑一世出,而共和颠覆;拿破仑三世出,而帝政再兴。则以当时总统之权过大,故由共和而变帝政,再由帝政而变王政。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内阁制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故以总理时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在孙中山看来,如果由他做总统最好实行总统制,因为他是革命领袖;如果由衰世凯做总统,最好采用内向制度,因为袁是袅雄。不仅孙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王宠惠等同盟会高级干部也有这样的意图。

——据《民立报》(1913年l月1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对中国政体的选择经历的变化情况,并简要分析其第二次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的原因,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

 

(1)变化情况:从改良立宪(或君主立宪)到革命共和(或排满共和),再回归到改良立宪。原因:受其老师康有为极力反对革命共和的影响;对革命党人的暴动及暗杀行为产生不满;游历日本和美洲的经历引起个人思想的转变。 (2)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为了防止帝制复生,维护民主共和;总统权力过大易形成专制;吸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法国的前车之鉴;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因人立法”、“以法制袁”的幻想;多数同盟会高级干部的支持。 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以学习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为起点;通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进步人士的宣传和实践而逐步推进;走宪政道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近代中国宪政多为政治目的所左右,一些举措违背了民主的精神实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走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注定不能成功。(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决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情况:根据材料“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履行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至此,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可知梁启超对中国政体的选择经历的变化情况。第二小问原因:联系第一小问变化,梁启超由革命共和到回归改良立宪的原因,根据材料“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持论稍变矣”可归纳其转变的原因。 (2)本问考查学生解决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则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可归纳为中国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根据材料“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 可归纳为为了防止帝制复生,维护民主共和;根据材料“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可归纳为借鉴法国;根据材料“在孙中山看来,如果由他做总统最好实行总统制,因为他是革命领袖;如果由衰世凯做总统,最好采用内向制度,因为袁是袅雄” 可归纳为“因人立法”、“以法制袁”;根据材料“不仅孙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王宠惠等同盟会高级干部也有这样的意图”可归纳为多数同盟会高级干部的支持。第二小问评述:关于中国近代的宪政之路,首先要论述宪政之路的过程,无论康梁维新派还是孙中山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救国救民;然后分析中国的宪政实践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最后得出认识,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他们都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无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英国学者指出:美国霸权已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仍不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己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这表明

A.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B. 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

C. 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查看答案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要求对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其拥有的农业机械转卖给集体农庄。至1959年底,在苏联全国原有的近8000个拖拉机站中只剩下了34个,同时,从7月1日起又取消了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代之以统一采购的办法。这一措施

A. 彻底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B.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改革目标

C. 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    D.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

 

查看答案

上海世博园以色列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位与以色列渊源颇深的大师的手稿,曾有一位以色列官员在参观该馆时还阐述了自己对于手稿上一个公式的全新理解,他说:“E代表了能源,M则为大批量的制造业, C就是创造和智慧。”材料中“大师”的主要贡献是

A. 认为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 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

 

查看答案

19世纪英国法律明确规定:英王可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英王还拥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英国法律作出如此规定的原因是

A. 延续专制传统    B. 国王崇尚法律    C. 尊重历史传统    D. 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还好,因为暴君只是他一人在做坏事,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据此可知

A.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君主专制

B. 雅典民主排除了“贤人”参与政治活动

C. 雅典保证了男性公民都能成为管理者

D. 直接民主有可能不利于雅典城邦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