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
A.复辟帝制 B.继续革命
C.再造共和 D.严肃纲纪
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
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在20世纪,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主要的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是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则是首先抢占道义制高点,充当意识形态挑战者,与此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 美国和苏联 B. 德国和苏俄 C. 德国和英国 D. 苏俄和中国
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
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采集和狩猎,后者工商业
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但宗教迷信仍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义和团运动针对铁路和电线杆的破坏,并不是单纯的发泄,或者对西方文明的“敌视”,而有现实的原因。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阻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另外,切断清军、联军的交通与通讯,也是义和团破坏电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观点说明,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
A.根据立场确定观点 B.坚持采用革命史观
C.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D.正确对待西方文明
明清时期,在浙江杭嘉湖地区,普遍出现了改田治地(田一般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下表是明朝后期到清康熙二十年前后田地面积升降的变化情况,对表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杭州府 | 湖州府 | 嘉兴府 |
田减少量 | 31顷 | 79顷 | 1354顷 |
地增加量 | 184顷 | 28顷 | 1560顷 |
A. 地的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发展较快
B. 田少地多说明当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改田治地体现了“重农”思想加强
D. 田的减少反映了传统性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