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 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 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
B. 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
C. 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D. 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
“1859—1879年,注册棉纺企业的机器织机数量增长了46倍,而手工织机减少了23%。两种生产设备的比例为3.2∶1。”这些数据表明
A. 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B. 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手工纺织缺乏人员
C. 棉纺织业是农奴制改革后的新兴行业 D.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机器生产得到推广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农民战争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2016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9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 分散宰相权力 B. 加强皇权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增加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