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从中反映出的信息是
A. 中共领导工农革命的开始 B.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开展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 B.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 D. 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余英时先生在分析汉朝历史时表示:“儒家强调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因此重‘师’更过于重‘吏”’,“所以强调‘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据此可知,儒家思想提倡
A. 维护封建皇权的独尊地位 B. 创办私塾教育的现实意义
C. 发挥执政者楷模教化作用 D. 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学说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 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打击豪强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 地方武将统兵导致割据 B. 中央政府有效制约地方
C. 西北边境威胁得到解除 D. 事权分割导致冗官严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孟子 | 亚里士多德 |
教育思 想 |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从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 |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
材料三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书目得票统计数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们文化素养的期待。
书名 | 得票数 |
史记 | 19 |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代百年史 | 8 |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建国方略、独秀文存、红楼梦 | 6 |
资治通鉴、孟子 | 15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科学方法论、思维术 | 7 |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 | 5 |
根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期待的几个方面,并结合背景分析这些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4)综上,你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怎样流传和发展的?